“小桃源”里抗洪救灾之——坳上村
2024-09-29 16:13:5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长寿镇 | 编辑:李自立 | 作者:龚春林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739

 一


       在平江县长寿镇的西北面,有一个四周被群山环拥的自然村落,因村子里所住村民多数姓龚,因此习惯上称为龚家洞。


村子呈南北走向,两头高而窄,中间低而阔,形如一条小船,镶嵌在平江县东部莽莽苍苍、绿浪翻滚的大山脚下,它的形成年代已是亿万斯年。村子的头尾各有一条小溪,相对流向中间的低洼腹地,然后在崇山峻岭间夺路而出,汇入平江县的母亲河、蓝墨水的上游——汨罗江。在历史上,这里因交通闭塞和外界联系甚少,村中风景优美而且民风古朴,明、清两代地方志上称之为“小桃源”。


近代行政区划上,村子从南到北或说从上至下因地域狭长,且人口居住众多,地方政府为了方便管理,以村子中间据说是天上坠落的三颗星子为界,一分为二划为两个行政村,村头为坳上村,村尾为共和村。


发生在这个夏天的故事,从被镇、县两级评为人居秀美村庄的坳上村讲起。


 二


时间进入2024年的5、6月份,较之往年天气一直反常。太阳公公仿佛休了长假,一场接一场的雨水从天上灌下来,将天地间连成了一片珍珠帘似的雨幕,山川和土地中的水分已达到饱和程度。雨水挟裹着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沙石泥土,将往日平静的小溪变得桀骜不驯,恍如今年农历年放出来的一条黄龙,在村子中间或依傍着山脚田墈横冲直撞,日夜咆哮着奔向远方。


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,面对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,坳上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龚昌正,他心系着全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就像俗话说的头上顶着一碗滚烫的开水一样,时刻在心里紧绷着防范自然灾害这根弦。他和驻村干部杨宇泉一道,及时召开有党员干部,村民组长,以及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,做到未雨绸缪,提高大家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。


该来的还是来了,6月30日凌晨,大雨倾盆而降。龚昌正书记在赶往村民服务中心值班的路上,接到镇政府要求各村连夜开展雨情灾害值守、排查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电话通知。他走着走着,村子突然停电了,原来有的农户家中亮着的灯光,一下子全灭了,身边除了雨水哗哗的声音,天地间一片漆黑和寂静。他赶紧掏出手机打电话,通知支村两委干部赶到村民服务中心来商议对策。


他摸黑开了门,借着手机的光亮找着了一支蜡烛点起来。烛光荧荧。他望着偌大的,除他之外空无一人的村民服务中心,不禁思绪万千。


2017年,刚踏上而立之年的他,在广东一家高新企业从事着一份不错的工作,工作轻松不说,工资也不错。那一年,正当村里支村两委换届的时候,村里的老党员、老干部,希望他回来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,村里太需要他这样有文化、有担当的年轻人,回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。他接到电话后,没有太多的犹豫,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回到村里,不孚众望地高票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。在接下来的几年村级工作中,他因政绩突出,得到上级党委、政府,以及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支持,并在2020年成为坳上村历史上最年轻的“一肩挑”党支部书记。如今在村干部任上一干8年过去,他可谓有喜有忧,艰辛备尝,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。


副书记张淼祥,党建专干邹静,妇女主任方海珍,他们有的举着雨伞,有的穿着雨衣,很快就赶到了村民服务中心。由于雨下得大,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淋湿了。龚昌正书记立马将人员分成两组,他带方海珍往上,张淼祥带邹静往下,分头到本村范围内的各个村民小组去开展灾情排查。他们排查了切坡建房的农户;因主劳动力外出,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的农户;还有农户闲置或摆放杂物的土坯房,以及被大水冲刷严重的路段和桥梁,都一一进行了实地排查,并做好了登记。他们所到之处,提醒村民时刻注意,必要时可第一时间想办法联系村干部,协助他们转移人员和财产等等。等到他们排查完毕,天差不多要亮了。好在这个时候,雨也终于小了下来。龚昌正书记要三个村干部先回去家里休息一下,他自己脱去湿透了的衣服,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干衣服,就倒在村民服务中心的长椅上囫囵睡去。


龚昌正书记只眯了一会儿眼,天就大亮了。他爬起来一看,手机没有了讯号,电话打不通了;网络也没有了,连语音电话都打不出去了。村子在这时成了一座悬在大山深处的孤岛,回到了前人心中的“小桃源”。


好在这个时候,驻村干部杨宇泉赶到了村民服务中心。他告诉龚昌正书记,自己是开车从下面的干垅坡进来的,村子中间和共和村共同出行的主干道路,因山外复建村路段被洪水冲垮已不能通行。得到这个消息,龚昌正书记觉得短时间内无疑会给两个村的村民出行带来不便,他的心情不免沉重起来。


不久,支村两委其他三个村干部,他们不顾凌晨工作几小时带来的疲劳,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,也一前一后赶到了村民服务中心。细心的妇女主任还为龚昌正书记带来了早餐,闻着早餐的香味,他才感觉到自己已是饥肠辘辘。他接过早餐,来不及说一声谢谢,便三下五除二地咽下肚去。


6月30日上午,他和驻村干部杨宇泉带领支村两委干部,在全村范围内,对水淹农田、水毁河堤和道路,以及农户因灾受损的住房,按照受灾情况的大小、轻重全部梳理登记,不留死角地全面排查了一遍。


下午,他安排支村两委干部继续值守、排查。他和驻村干部杨宇泉一道赶赴镇政府,将村里的受损情况,逐一向毛外东镇长作了详细的汇报。镇政府正为坳上、共和两个行政村,因不明原因在这次洪灾中失去联系而焦急万分。听了他们的汇报,得知失联原因是线路停电故障所导致时,毛镇长要工作人员联系电力部门进行抢修,务必在最短时间内保证坳上、共和两村的正常供电。供电部门闻令而动。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抢修,到傍晚时分,村里的供电已经恢复。


如果不是上级政府和气象部门,将预测即将来临的更为恶劣天气,在“村村响”喇叭里滚动播放,也许有粗心的村民暗自庆幸,以为今年这场自然灾害就这样鸣金收兵了。龚昌正书记不会那么想。他心如明镜。他知道一场更大、风险等级更高的挑战在等着他。


 三


仅仅过了十多个小时,到了7月1日凌晨,雨下得比昨天更大更凶猛了。龚昌正书记带领支村两委干部坚守在村民服务中心,听着天上隆隆的雷声,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,他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已扑面而来。滚滚乌云里,隆隆雷声中,考验着危急来临时他的果敢和担当。他亮起手电筒从窗口向外眺望,看到对面山脚下的村道已成了一条奔腾汹涌的河流时,他再也坐不住了。


形势比起头天晚上更加的严峻,也更加的复杂多变。他穿好雨衣,朝着支村两委干部一招手,带头冲进了外面的雨幕中。其他几个村干部,关键时刻个个听从书记的召唤,二话不说地跟着钻进小汽车。龚昌正书记发动油门,汽车在阒无一人的村道上狂奔,一路犁开一道道高高的水花。


全村切坡建房的村民有几十户,通过前期的摸排登记,存在滑坡风险的有9户。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,龚昌正书记开车将9户人家,先后转移至村民服务中心、学校,或者村民就近的亲朋好友家里。当他们继续排查到跃进村民小组龚永正家的时候,发现他家堆放杂物的土坯危房倾斜严重,随时有倒塌将住房压垮的风险,情况已是万分危急。他们叫起龚永正,要求他赶快转移,龚永正却非常恋家,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十分不情愿。龚昌正书记利用和龚永正同是本家的关系,连拖带拽地将龚永正拉上了汽车,并一路狂奔送往村民服务中心过夜。他们刚走不久,“哗啦”一声,龚永正住房后面的土坯危房倒了下来,将住房砸开一个大洞。雨停了,龚永正回到家里,望着自己心爱的家园被毁,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。但在后来,当回想起那个晚上龚昌正书记挺身相救自己的时候,他的内心又对龚昌正书记以及支村两委全体人员,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之情。



7月1日从早上到中午时分,龚昌正书记已记不清在路上来回奔波了多少回,汗水和着雨水,已将他身上的衣服浸得湿透。他顾不上吃饭,饿了就抽一支烟顶着,从凌晨到中午,也不知抽了几包烟。危急时分,村民们见到村干部来了,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激动,他们又是递烟,又是端茶,夸他们在关键时候,真正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。


龚昌正书记最后一趟拉着受灾户、七十多岁的余群英老人转移的时候,路面积水达到几十厘米深。快到村民服务中心,车子正行经一段下坡路的时候,路旁一口小型山塘突然溃坝,汹涌的山洪冲上路面,洪水挟裹着泥沙从后面向他们扑来。随即,龚昌正书记听到车子后面“扑通”一声响,车子猛烈颠簸了一下,他赶忙握紧方向盘,全力掌控好车子,终于有惊无险地将受灾村民安全送到了村民服务中心。他下车一看,原来就在刚才,车子后面的保险杠被洪水冲脱了。到了7月1日下午,村里与外界的联系又重新中断,全村处于断水、断路和断电状态。


 四


经初步统计,6月30日至7月1日两天,因连降暴雨,坳上村有9户切坡建房户出现不同程度山体滑坡;倒塌土坯危房10余间。大水冲垮油铺桥、石立桥桥梁两座;干垅坡因山体崩塌导致主干道路堵塞;另有道路冲断或路基悬空达30余处。山洪冲毁苏家洞至月形,油铺垅至桂花堰河堤2.5公里;农田过水面积100多亩,其中因水冲、沙盖导致农作物绝收面积达到40多亩。这次洪灾给坳上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谓空前惨重。



7月2日,洪灾过后的第一天,驻村干部杨宇泉将车子停在村子外面,然后手脚并用翻越疮痍满目的干垅坡,再徒步走向村里,走向老百姓中间。龚昌正书记迎着他,看得出来两个人的心情一样,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。


周例会上,综合大家意见,龚昌正书记提出当前要务是打通连通外界、保障民生供给的生命通道,得到了包括驻村干部杨宇泉在内的全体支村两委一致同意。会后上报,并得到长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。经过几昼夜的连续奋战,因山体崩塌堵塞的干垅坡顺利挖通。随着道路畅通,电力部门的工程机械进驻龚家洞,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包括村尾共和村在内的电力供应,“小桃源”重新和外面的世界联成了一片。


7月6日,长寿镇党委书记谭晓峰同志,副镇长袁凌云同志来到坳上村察看受灾情况,听取了龚昌正书记的工作汇报。龚昌正书记把充分动员全村的社会力量,不等不靠,抢先一步开展全村生产自救的构想说了出来,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和高度赞扬。镇党委书记谭晓峰同志敦促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将心中的蓝图尽快付诸现实。


通过60多天的艰苦奋斗,至2024年9月中旬,9户因山体滑坡严重的切坡建房户,在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,全部自行处理完成,并通过省、县、镇三级国土部门的鉴定验收,房屋质量符合居住标准。油铺组和石立组的江面上,两座桥面宽4米,长7米的平板水泥新桥,替代了原来被洪水冲垮的石拱桥。苏家洞至月形,油铺垅至桂花堰2.5公里江堤已修复完成。水冲沙盖的100多亩农田已修复完成,抢救或补种农作物60余亩。除连接坳上、共和两村的091乡道由长寿镇政府主导正在修复中,其他被大水冲坏的,包括路基悬空的村组道路,已修复完成90%工程量。


一组组能够说话的数字,见证了平江县长寿镇坳上村党支部书记龚昌正同志,这几个月来,带领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效。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和人物,则重现了坳上村的党员干部、在外乡贤,以及全体村民在自然灾害面前,在龚昌正书记的带领下,众志成城,展现出不屈不挠、战天斗地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和决心。


在村民委员会的倡议下,通过宣传发动,村民踊跃向灾后重建募捐小组捐款。捐款金额大到20000元,小到200元,共募得捐款160000余元。其行动之快、人数之多,数字之大,走在长寿镇乃至平江县的前列。


在外经商的乡贤刘龙均,不但带头捐资捐物,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赶回村里参与灾后重建工作,和村干部一道检查工程质量,调解矛盾纠纷。石立组村民小组长刘吉安,老屋组村民小组长刘聘访,两人住在镇上已有好些年头。他们自带干粮,早出晚归,毫无怨言地赶回村里,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,带领村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在这次灾后重建过程中,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已明确规定,所有筹工筹劳部分,都是各村民小组各负其责,而且都是无偿的。


同样住在镇上的村民方海棠,他头发花白,今年已是70多岁的年纪。当得知村里修复水毁工程需要建筑材料的时候,他二话不说拉来自家厂里的模板和钢钉,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。一段时间内,从长寿镇至坳上村的路上,总看到这位古稀老人开着三轮车来来往往的身影。甚至,连中秋节他都没有休息。村里要给他报销一点油费,被他婉言拒绝。他说,大家的事就是个人的事,趁着身体还行,有一分力就要发一分光。村民方海棠的行为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普通村民崇高的思想境界。


在坳上村这次灾后重建工作过程中,这样的事例和人物还有很多,可谓不胜枚举。龚昌正书记深有感触地说,为了重建家园,全体村民好像回到了上世纪战天斗地的时代,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生活,老百姓到灾后重建工地上送茶水、送鸡汤,就像古代的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一样,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。


“小桃源”里坳上村的抗洪救灾故事,值得一个时代铭记。


责编:李自立

来源:平江县长寿镇

  下载APP